2014/12/13

食蟲文化與民俗資源保育(上)

   本文已發表在2007年農業世界雜誌 282: 92-98
 

昆蟲多樣性與人類生活
食蟲文化與民俗資源保育(上)


楊正澤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一、人類吃昆蟲的文化與起源
        地廣全球,時貫古今,昆蟲在人類的食譜佔有重要地位是眾所皆聞,有些耳熟能詳,有些至今猶烈,Vincent M. Holt1885)在其書中道盡了歐洲人在前耶穌時代對昆蟲的態度,其書中(32頁)提到「由地球的各角落顯示,吃昆蟲,在古代與現代皆然」。

        人類吃昆蟲源自祖先的傳承,Skinner and Smithers1990)提到blue monkeySamango monkey,主要為食果者(frugivorous),也經常吃昆蟲,尤其是鱗翅目幼蟲的毛毛蟲(caterpillar),Chacma baboon,絨毛猴(Vervet monkey)和上述blue monkey一樣因掘取樹根太花時間,所以儘可能只吃植物的地上部,如葉、果等部位,有時獵捕一些小型哺乳動物,但只佔1.0%左右,其中昆蟲是主要食餌類群,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曾以此絨猴捕食螽蟖的珍貴鏡頭為雜誌封面。胃含物分析中能辨認的昆蟲食物包括蝗蟲及白蟻。很多研究也發現很多種靈長類有很多吃昆蟲的紀錄。
靈長類吃的昆蟲通常是當地豐富的物種,這類昆蟲也提供重要的能量及蛋白質來源,是生態系的基石種(key stone species),但吃昆蟲卻只是少數的單一事件,因此,Hamilton1987)認為,現代人過量攝取糖與肉的理由,一部分是因為我們是靈長類祖先預定的食譜(dietary predilection),古早時期人類的食譜中重要的部份可能包括昆蟲,尤其是毛毛蟲、蝗蟲、及有翅的白蟻(Morris, 2004)。
        人類演化過程的狩獵(hunting)、採集(gathering)及肉食(scavenging),好像忽略了的昆蟲部份(Diamond, 1991; Foley, 1987; Jones et al., 1992; Ingold, 1994)。Bodenheimer(1951)的《昆蟲當做人類食物》(Insects as Human Food)一書中驚人的記載了,昆蟲當作早期人類的食物,這和現代討論人類吃昆蟲一樣不受重視,全世界許多民俗文化中,餐盤出現昆蟲、蜘蛛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譜一事,令人驚訝。這類的文獻散在「吃蟲」這樣的書籍文獻中,或旅遊、自然及人類學的文章中,Bodenheimer(1951)之經典大作囊括大部分的資料、數據,指出最早只聚焦在蝗蟲、蟬及一種天牛(Cerambyx cerdo)的幼蟲。
        當時供人類食用的昆蟲約有500多種,260屬,70科,如今最多可能達到1,000種的昆蟲,遍布世界各國橫跨澳洲原住民、非洲人民、亞洲及美洲。江堯樺(1999)據新近統計的資料顯示,人類可食用的昆蟲370餘種,據Peter Manzel and Faith D’Aluisio1998記載全世界共計1,462種,但有些國家吃相同一些物種會有重複計算情形,因此可能為1,417種,單亞洲可食用者249種,美洲最多為573種,非洲僅略少約50種,涵蓋目科(Ramos-Elorduy, 1998)

表一、世界各大洲可食用昆蟲種數及食蟲國家數目(據Peter Manzel and Faith D’Aluisio, 1998

世界各洲
記錄種數
吃昆蟲國家
Africa
527
36.04
36
31.86
America
573
39.14
23
20.00
Asia
249
17.03
29
25.60
Australia
86
5.88
14
12.39
Europe
27
1.86
11
9.73
Total
1,462*
100.00
113
100.00
*Some species occur on more than one continent, hence, this number is higher than 1,417

        最近10年「文化昆蟲學」(Culture Entomology),成了昆蟲學的分支科學,在生物多樣性保育聲中,以「吃昆蟲」當做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永續目標及旗幟都是可行的方向。目前甚至研究人類吃昆蟲的健康問題,可見其完整的學術內容與價值,使「吃昆蟲」漸為現在人接受,有些報告發表在Journal of Food Insects Newsletter(1988)。最早的是Gene Foliart(De Foliart, 1989(22-26頁); 1999(23-40頁); Van Huis(6-8頁))等報告中提到。

        Peter Manzel and Faith D’Aluisio 1998以彩色圖示各種昆蟲料理方式及成品,展示的昆蟲料理照片精美,看了之後不會有噁心的感覺,反倒令人食指大動,口水直吞,照片均採用各國特色的景觀為背景,例如一盤炸蟋蟀,炸毒蝎的背景便是泰國特有的佛教寺塔,而澳洲的香悶蠐螬擺放在翠綠的芭蕉葉上,背景是一片熱帶雨林。編排方式依各國別順序,介紹其地方民俗特色,顯然世界吃昆蟲的國家遍及各洲大陸,朱教授(1990)在有用昆蟲研討會上以「台灣有用昆蟲之開發與展望」為題,精闢的解說中提到吃昆蟲主要在熱帶及亞熱帶,可惜未見引用文獻無從參考,筆者1999年曾在加拿大渥太華皇家博物館展覽場中看過Peter Manzel and Faith D’Aluisio 1998Man eating bugs, the art and science of eating insects一書共計 191頁,整理數段文字,之後求此書而不可得,懊悔不已。某日得知楊曼妙博士蒐藏此書冊,得其應允慨借該書參考,因此得以整理許多數據,包括世界各大洲吃昆蟲國家之分析,其中非洲吃昆蟲的國家有36國最多,亞洲有29國居第二,美洲(主要在南美)略少只有23國,澳洲地區(含大洋洲)共有14國,歐洲也有11國(AustraliaBotswanaCambodiaChinaIndonesiaJapanMexicoPeruSouth AfricaThailandU.S.A.UgandaVenezuela),全球共計113國有吃昆蟲的記載。

表二 、食用昆蟲分類及其味道 (after Ramos-Elorduy, 1998)
 
 
Hymenoptera
Formicidae
Ants
螞蟻
甜堅果(sweet, almost nutty
Lepidoptera
Saturnidae
Black witch moth larvae
黑目天蠶
蛾幼蟲
鯡魚味(herring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Central agave worms

花豆味(kidney bean
Lepidoptera
Pyralidae
Corn earworms
玉米穗蟲
榛果玉米(corn on the cob
Orthoptera
Gryllidae
&Acridae
Crickets& grasshoppers
蟋蟀及蝗蟲
mild, taking on surrounding flavors
Odonata

Dragonfly larvae and other aquatic insect larvae
蜻蜓幼蟲
魚味(fish
Coleoptera

Leaf-footed bugs
金花蟲?
很甜的南瓜味
very sweet pumpkin


Nopal worms

炸馬鈴薯(fried potato


Red agave worms

辛辣(spicy
Hemiptera
Pentatomidae
Stinkbugs
椿象
蘋果味(apple
Isoptera
Torrmitidae
Termites
白蟻
核果味(nutty


Tree worms

醃豬(肉)皮(pork rinds
Homoptera
Membracidae
Treehoppers
角蟬
酪梨-炸南瓜(from avocado to fried zucchini
Hymenoptera
Vespidae
Wasps
胡蜂
松子(pine nuts
Hemiptera
Napidae
Water boatmen (adults)
松藻蟲
新鮮魚(fish (when fresh),
乾燥蝦(shrimp (when dried)
Hemiptera
Napidae and
Corrixidae
Water boatmen and backswimmer eggs
松藻蟲及
仰泳椿()
魚子醬(caviar


White agave worms

脆皮豬肉(crackling
Coleoptera
Tenebrionidae
Yellow mealworm beetle larvae
黃麵包蟲
(幼蟲)
全麥麵包(whole wheat bread

二、各國吃昆蟲簡介
        2006Meryer應楊恩誠博士之邀來中興大學昆蟲學系訪問研究,言談中得知筆者對吃昆蟲主題有興趣,特別講演一場相關的研究報告。回想1994年中國北京陳萍萍博士來台訪問,當時他剛訪泰國,帶來一個演講,介紹泰國吃昆蟲與中國之比較,至今印象深刻;事隔十年,2004年夏天,我有機會親赴泰國專程實地訪查瞭解泰國吃昆蟲的近況,好友吳家順先生安排下,由曼谷到清邁數百公里三日往返,得能一窺其堂奧,其後多次泰國旅程均能更深入瞭解泰國利用昆蟲的各方面實況。1996年在菲律賓北部鄉間市場發現販售的粉吹金龜當時驚訝的是首次親自目睹市場實物展售;1999年在美國北加州旅行,商店結帳櫃臺上展售麥芽糖包埋玉米螟幼蟲的糖果,印象深刻現在台灣有些地方都買得到。
        以下就部份相關資訊明確的國家列出如後:
(一)大洋洲
新幾內亞:
        Nick upton 20011128日在台大動物系演講,影片中提到:象鼻蟲科(Curculionidae)棕櫚象鼻蟲(palm weevils),由Nick Upton 的影片顯示黑色的象鼻蟲成蟲形態和台灣的竹子筍龜很像。當地人在樹幹砍出一個缺刻,吸引成蟲來交配產卵,幼蟲在棕櫚樹幹中生活,原著民以耳附在樹幹上找尋蟲跡,一旦聽到幼蟲取食聲音,砍開棕櫚樹幹抓蟲,首先擠出蟲油供藥用,幼蟲包在芭蕉葉中在火上烤20分鐘,成為珍貴又可口的食物。腹脹時以蟲油塗抹在肚皮,並喝上一口,可以治病,僅供參考。

(二)亞洲
1.        泰國:
        Discovery「昆蟲帝國」報導泰國以竹筒養蟲賣到夜市生食或油炸,另外曼谷夜市美食街,龍蝨及田鱉水蟲及大蟋蟀均在夜市油炸香酥點心,賣的人成堆出售,吃的人津津有味。在許多地方的夜市及菜市場均有連鎖的「昆蟲零食攤」,各式各樣的有名零嘴就這樣名傳千里,揚名國際。
2.        中國:
昆蟲菜餚-豆丹
        中國最早在2000多年前「周禮」中就有食蟲的文字記載,其中豆丹即為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幼蟲,是豆天蛾屬鱗翅目(Lepidoptera),江蘇省北部的灌雲縣以北民眾給該昆蟲起了一個亞號為豆丹。
據江堯樺(1999)豆丹的食用方法極為簡單,將從田地裡捕捉回來的豆天蛾幼蟲用剪刀剪去頭部,擠壓幼蟲,內臟溢出將雜物沖洗掉,用水將內臟洗入容器內,加熱至沸騰;另一種方法和前一種方法是先將幼蟲用開水燙死,其他程序不變,如圖1。加熱過的內臟連同湯即可烹調食用或置入冰箱內冷藏。
        常見料理方式有以下幾種:燒湯、作湯圓、餃子餡,冬天的火鍋,烹調時不必添加味精,老熟幼蟲已進入前蛹在犁地時捕捉,用水清洗、晾乾,置入油鍋煎熟,連皮皆可食用,香脆可口,和上述烹調方法口味大不相同。大盤豆丹、即將豆丹、海鮮、蔬菜混合同燒、真可謂是山珍海味了,其吃法已向多樣化發展。
        出售商品之包裝十分簡樸,有竹器、筐簍、紙箱、塑料編織袋,不用黏貼商標,一看便知,一聞即曉。
看準市場需求高,行情看漲,商人從外地找尋貨源,進行長途販賣,近從省內,遠從河南、安徽等地運來大量的豆丹,於是榆綠天蛾Callambulyx tatarinovi Bremer et Grey、白薯天蛾Herse convlvuliLinnaeus、洋槐天蛾Clanis deucalionWalker的幼蟲亦不乏混雜其中,因此享用豆丹之前要認識豆天蛾。昆蟲分類鑑定之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食用昆蟲是人們征服和改變自然生態最原始的有效途徑之ㄧ(江堯樺,1999),因為食蟲的習俗需要大量昆蟲如豆天蛾等因此造成收購害蟲,藉此達到法規防治效果,不但有利於保護環境或減少污染,同時對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等各項優點,值得推廣並加以開發新產品,在休閒農業內容的規劃上增添創意,一舉多得。
        據悉大陸的昆蟲科學家為此吃昆蟲的企業,著手進行相關研發工作,江堯樺(1999)列舉如下:(1)誘蟲和集蟲方法研究;(2)人工飼養名貴昆蟲;(3)可食昆蟲烹調技術研究;(4)食用昆蟲加工技術研究;(5)昆蟲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研究,注重保護生物多樣化和力求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據有關資料顯示,大陸已開發以昆蟲為原料之產品共計20餘種。19961029日在武漢召開中國資源昆蟲開發研討會為昆蟲產品打下堅實的基礎。(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