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0

--------------------------端午節談昆蟲(二)-賽龍舟話蟬鳴---------------------------

楊正澤∣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前言

        以昆蟲學而言,端午節與昆蟲相關者,節錄彩萬志(1998)在《中國昆蟲節日文化》書中部份內容,加以討論分析。藉此,介紹幾種端午節相關的昆蟲,也算是給端午節到處蟲鳴蚊擾矛盾季節增添氣氛,並分享昆蟲與人文的關聯樂趣。

坐觀龍舟賽,心繫昆蟲化育

        首先是,龍舟競賽的目的竟然是招親。社會正義及萬物皆平等的觀念,自古皆然,勸人無差別心,對待生命都要珍惜善待。以蟬化為俊男,比美西方的青蛙王子的故事。從生物學的知識來看,可能傳達一個生物發育的過程,外形變化改變形態的變態(metamorphosis)。就氣候變遷而言,五月是季節轉換的「惡月」,則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議題相關。在昆蟲的知識傳達上,一隻醜陋的蟬若蟲羽化成為身著羽衣的成蟲,輕盈又能吟唱的美麗的蟬,為什麼鳴唱?青蛙變王子我不太清楚,同樣是變態,蟬是同翅目昆蟲,產卵在枝條,孵化落地入土長成熟齡若蟲,爬出地面,伸出羽翼,停在枝頭,鳴唱求偶。

蟬羽化過程(圖片來源:楊正澤攝) 
龍舟競渡與鳴蟬相關

        據傣族傳說,從前勐巴拉納西有個叫召龍納西的國王娶了7個王后,每個王后都只生一個女兒,這7個姑娘年齡相仿。七公主卻不同意這門婚事,只婉轉地請求父親把她的婚事交給「天意」來安排。「請父王為女兒舉行七天七夜的大擺(註1),假如女兒手上的花環自動飛出套住誰的脖子,女兒就嫁給誰,哪怕那人是瞎子、啞巴,女兒都心甘情願。」

        幾天後,趕擺大會便在王宮前寬闊的草坪上舉行了。七公主手持花環,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沸騰的人海,想從中找出自己的「那顆星星」。第7天下午來了一位「岩洪窩」(傣語,意為樣子像蟬的人)。

        「岩洪窩的來歷確實有點神秘,據說當地一個叫依嫩的寡婦夢見一顆星星落進了她的小草棚。第2天她上山採野菜時,見一隻蟬的老熟若蟲爬在野菜葉面,她就決定把這一小動物帶回草棚。當天夜裡當依嫩醒來時,蟬的若蟲已經變成了一個小男孩。」

        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岩洪窩脫去蟬殼變成了一個英俊少年,拿起笛子悄悄來到七公主的傣族樓下,他那悠揚的笛聲喚醒了酣睡中的公主。龍王氣壞了,只見岩洪窩輕輕地一甩尾巴,就把國王、宰相及6位王子連人帶船捲進了洶湧澎湃的瀾滄江。此時,岩洪窩也完全蛻去了蟬殼,變成了一位英俊的青年。

        蟬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是高潔與靈通的象徵。五月初,雲南已有蟬鳴聲聲,人們很容易把蟬的高歌與龍舟賽的呼喊聲聯繫在一起。五月五傣族的龍船賽,也與蟬面人岩洪窩有關,因為蟬面人脫皮蛻變為美男子,正是一年蟬鳴開始之際。臺灣的蟬鳴時間起點無可考,也許更早,利用日常攝影與收集的記錄,應該是四月底五月初,看來符合此情節。

(註1)大擺相當於漢族的廟會,也就是龍舟競賽。

關鍵字:

蟬、變態、端午節

延伸閱讀:
  1. 彩萬志(1998)中國昆蟲節日文化,中國農業出版社,北京。 
  2. 端午節 http://www.park.org/Taiwan/Culture/Arts/Cyears/b23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